嘉義市全台首創勇壯啦啦隊躍上世壯運舞台,為全世界勇士應援!114.05.21.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積極推動「樂齡勇壯城」,鼓勵長者勇於挑戰自我,展現無限可能,豐富精彩第三人生,全台首創「勇壯+1啦啦隊」今(21)日正式登上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國際舞台,為來自世界各地參賽選手帶來精彩熱情的應援表演,展現嘉義市勇壯世代的震撼與活力。由20位來自嘉義市的勇壯長者粉妝登場,平均年齡62歲,其中最年長成員75歲,勇壯啦啦隊第一次走出嘉義市躍上世壯運舞台,以充滿韌性、自信不畏的精神挑戰國際舞台,以實際行動證明「年齡不是限制,而是力量」,翻轉長者只能被照顧的形象。
2025(今)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嘉義市超前部署,透過十大旗艦計畫樂齡勇壯城,提供勇壯族持續與社會連結並維持良好體能,追求健康、壯闊的第三人生。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首度在亞洲舉辦,嘉義市樂齡勇壯城計畫籌組「勇壯嘉義隊」,經由專業教練指導,其中30位平均年齡65歲運動員代表嘉義市出賽,由年齡最長84歲的木球選手余節珠代表領隊,分別挑戰:網球、田徑、木球、舉重、壘球共5大項目,帶領勇壯族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勇敢圓夢、再創人生價值,共創嘉義市的光榮時刻。
嘉義市以「運動」來照亮市民的健康,透過多元運動形式,促進健康的運動風潮,全國首創「勇壯+1啦啦隊」為參賽者應援,自創專屬應援曲〈桃城的勇士gogogo〉,並邀請到Team Taiwan的舞蹈總監 Endo 親自編舞及訓練,歷經6個月以上的專業舞蹈訓練和自主團練,提升長者社會參與,展現自信與活力,舞蹈動作結合嘉義市「+1」的城市意象,期許每一位臺灣的長者都應該為自己和他人勇壯+1繼續加油,活出充滿生命力的壯闊人生,更讓全世界看見嘉義市是個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
嘉義市政府將持續推動「樂齡勇壯」政策,讓每位市民都能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擁有發光發熱的舞台,鼓勵長者透過運動、音樂、寫作等多元方式展現自我、活出精彩人生。此次勇壯啦啦隊登上國際舞台,不僅是高齡友善理念的具體實踐,也讓世界看見臺灣高齡世代的自信與光彩,象徵嘉義市「勇壯+1」的精神邁向世界的嶄新篇章。未來將持續推出更精采豐富的活動,相關活動訊息可至嘉市A健康粉絲專頁或樂齡勇壯城專屬網站查詢(https://strong.chiayi.gov.tw/)。(圖文/嘉義市府衛生局)
更多商品
「消失中的菸樓 古建築的足跡」國寶級模型藝師陳振龍師生展登場
「消失中的菸樓 古建築的足跡」國寶級模型藝師陳振龍師生展登場 114.05.17. (記者張家驤/嘉義縣報導)「消失中的菸樓-古建築的足跡」陳振龍師生模型展,於5月17日至5月28日在嘉義縣中埔鄉嘉檳文化館正式登場,並於5月17日上午10時舉辦開幕茶會。本次展出者計有國寶藝師陳振龍、藝師林榮山、藝師李正展、藝師李淑玲、儲備藝師王于文、儲備藝師黃榆杰。茶會在林夏安、曾柔兩位老師的檜木陶笛演出樂聲中展開,在介紹來賓及貴賓致詞後,由展出者為來賓導覽作品,來賓們除了專心聆聽更是讚嘆不已。 「消失中的菸樓 古建築的足跡」為中埔嘉檳文化館5月展覽主題,邀請國寶級模型藝師陳振龍老師和學生攜手合作,藉由袖珍檜木建築模型,訴說嘉義菸業繁盛的歷史文化與這片土地的情感記憶。 檜木袖珍建築模型在製作之初,就要依照建築圖按比例縮小打造,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極度的耐心和靈活的雙手,才能構築出一座富有歷史韻味的建物。熱愛鄉土的陳振龍老師,有感於嘉義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逐漸消失,期藉由菸樓、車站等復刻建築,喚起寶貴美好的回憶,並透過教學經驗傳授,使得檜木袖珍建築模型製作技藝得以流傳、保存。 中埔鄉公所李碧雲鄉長表示,此次「消失中的菸樓 古建築的足跡─ 國寶級模型藝師陳振龍師生展」,作品連結嘉義縣傳統菸樓文化,帶領民眾走入昔日菸業繁盛的歷史,很高興陳振龍老師及其學生策劃這檔飽含鄉土人文涵養的檜木袖珍建築模型展,每座建物製作精湛細膩,完美重現古建築的足跡,感謝參展者為文化傳承的付出,也衷心期盼嘉義在地的故事能更加為民眾所認識。 本次展覽自5/17起至5/28止,誠摯地邀請各位愛好藝術的鄉親朋友前往觀賞,也祈望帶給民眾一場豐富的心靈饗宴。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114年5月17日(星期六)至5月28日(星期三) 展出時間:上午9:00-12:00 下午1:00-4:3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中埔嘉檳文化館(嘉義縣中埔鄉中埔村128-8號)嘉義縣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開課
嘉義縣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開課 114.05.12 (記者張家驤/嘉義縣報導)嘉義縣「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邁入第二年,嘉義縣衛生局與南華大學團隊攜手合作,16鄉鎮市繼續開辦平日班,今年另在中埔鄉、竹崎鄉、民雄鄉及水上鄉設立50至65歲風險族群夜間班,讓白天需要上班的民眾在夜間輕鬆參與,課程結合運動指導與營養知識,協助骨鬆與肌少症風險個案提升肌力、延緩骨質流失。 南華大學許伯陽教授表示,運動營養班邀請超過20位專業師資指導,每班為期12週、每週3次課程、每次上課2小時,搭配營養師衛教指導及補充高蛋白飲品,幫助學員補充營養。 運動課程包含大重量訓練、複合式健走、太極八段錦及觀看「在厝顧健康」自主練習,因應夜間班招收年齡層較輕的族群,特別加入CrossFit高強度間歇訓練,提升課程挑戰性。 衛生局說明,嘉義縣骨鬆肌少人口約有7萬餘人,112年導入智慧科技,結合AI技術與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儀器(DXA)深入社區村里提供骨鬆肌少篩檢,迄今巡迴超過370場、篩檢25548人、發現高風險個案10996人。 為提升基層骨鬆肌少照護效能,運用科技資通平台並串聯18鄉鎮市衛生所、大林慈濟醫院、嘉義長庚醫院骨科共建「骨鬆肌少症智慧聯合照護」模式,轉介高風險個案並定期追蹤,也將個案銜接至「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落實多層次整合式照護。 衛生局長趙紋華呼籲民眾重視骨骼與肌肉健康,請多利用巡迴村里骨鬆肌少篩檢,透過篩檢、運動與均衡飲食延緩退化與失能風險,平時需均衡補充鈣質、維生素。(圖文/嘉義縣府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第十六屆桃城文學獎 首次不限主題 熱烈徵件至7月31日止
第十六屆桃城文學獎 首次不限主題 熱烈徵件至7月31日止114.05.12.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辦「2025第十六屆桃城文學獎」徵件開跑,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熱烈反響,今年首次開放徵件主題不限,華語現代詩、台語現代詩、散文、短篇小說、青春小品文等五大文類皆採自由題材,鼓勵創作者盡情揮灑想像力,邀請來自海內外的創作者一同以文字描繪時代、表達自我,展現豐沛的書寫能量。 黃敏惠市長表示,為了呼應建城321各項活動,推出的特別企劃【獨嘉隨筆‧記憶之嘉】,聚焦嘉義這座城市,鼓勵創作者書寫生活片段與記憶軌跡,喚醒那些逐漸遠去的地標、街巷、建築與聲音,拼貼出獨具溫度的地方文化圖像。【青春小品文】則是專屬於國、高中職在學學生(含應屆畢業生)的創作舞台,不限地區,誠摯邀請年輕世代投稿參與,用文字與世界對話,開展屬於自己的文學旅程。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除了徵件活動外,也預告將於下個月推出【校園巡迴講座】與為期兩日的【文學獎書寫營】,邀請文學作家進入校園的書寫營,分享創作歷程與靈感交流,為校園與城市注入更多藝文能量。無論你是初試啼聲的新手,還是筆耕不輟的創作者,桃城文學獎都是你展現才華、讓世界看見的絕佳舞台。讓我們從今年開始,用文字串聯回憶、情感與想像,一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景與聲音地景,今年總獎金提高至70萬元,歡迎創作者投稿。詳細資訊請參閱【嘉義市公共圖書館「桃城文學獎」專區】:https://pse.is/7g3kft 。 (圖文/嘉義市府文化局.觀光新聞處)翻轉樂齡印象 黃敏惠市長授旗「勇壯嘉義隊」勇闖2025世壯運
翻轉樂齡印象 黃敏惠市長授旗「勇壯嘉義隊」勇闖2025世壯運 114.05.07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積極推動「樂齡勇壯城」,鼓勵長者勇於挑戰自我,展現無限可能,今(7)日上午於衛生局旁樂齡健康訓練場舉行「勇壯嘉義隊」迎戰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出賽記者會,由黃敏惠市長授旗予高齡84歲的木球三冠王余節珠選手,領軍嘉義市代表隊出戰,再創勇壯里程碑,現場更邀請全國首創「勇壯+1啦啦隊」,帶來嘉義市專屬應援曲「桃城的勇士gogogo」,大秀樂齡勇壯精神與活力,為參賽者應援。黃敏惠市長鼓勵所有勇壯族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勇敢圓夢,再創人生價值,也邀請全體市民共同見證這場精彩賽事! 黃敏惠市長表示,為因應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嘉義市積極準備,將原本在後端的醫療服務提前,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並從觀念上翻轉對樂齡者的刻板印象,鼓勵以體能與腦力的鍛鍊,激發潛能,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黃敏惠市長指出,嘉義市期待透過藝術與運動,鼓勵市民追求壯闊人生,為社會貢獻。今年嘉義市組成「勇壯嘉義隊」,將參與五個比賽項目,不僅有特色服裝,還有跨齡啦啦隊加油打氣,展現嘉義的活力與團結。黃敏惠市長提到,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即將於5月17日至5月30日盛大登場,嘉義市共有118名參賽這場國際賽事,期勉所有參賽者全力以赴,秉持KANO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展現最佳實力,締造佳績! 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全嘉動起來」計畫以「運動」來照亮嘉義市民的健康,透過多元運動形式,促進全民健康的運動風潮,112起持續召集隱藏的勇壯運動好手,籌組「勇壯嘉義隊」,歷經兩年共培訓181位勇壯族,經由專業教練指導,其中30位運動選手平均年齡65歲代表出賽,挑戰壘球、網球、田徑、木球及舉重五大運動項目,即將代表嘉義市迎戰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勇敢挑戰極限展現無限可能,「勇壯嘉義隊」不受年齡及體力限制,更象徵著一種健康、勇於自我挑戰的生活態度。另外,嘉義市全國首創「勇壯+1啦啦隊」,平均年齡58歲,由Team Taiwan舞蹈總監 Endo親自編舞指導,展現嘉義市熱情與活力,未來也將在全國或嘉義市各項活動場上熱情演出,展現勇壯世代的堅韌精神! 另外,嘉義市為提升壯年人口運動風氣,特訂定「嘉義市市民參與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補助計畫」,補助設籍嘉義市並實際參加世壯運之市民,市政府提醒,已成功報名世壯運競賽者,請於5月17日前檢送報名表及競賽資訊(技術手冊),至市府教育處核備,相關申請辦法請至教育處官網查詢(https://reurl.cc/NYbpq6)。 嘉義市政府持續推動「勇壯老化」,鼓勵高齡者活躍參與社會,翻轉長者體弱的刻板印象。此次世壯運,不僅是城市參與國際賽事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現勇壯族的健康與活力。嘉義市特別設計專屬隊服,融入「樂齡勇壯」logo與象徵活力、堅韌的精神,展現專屬於嘉義市勇壯族堅忍不拔的精神,活出精采的第三人生。未來衛生局將持續推出多元系列活動,並以樂齡勇壯城的理念喚醒市民心中勇於挑戰、達成夢想的驅動力、持續與社會連結,讓每位勇壯族都能邁向勇壯富麗的第三人生!相關活動訊息可至嘉市A健康粉絲專頁或樂齡勇壯城專屬網站查詢(https://strong.chiayi.gov.tw/ )。(文/嘉義市府衛生局、觀光新聞處)有關嘉義輕軌經費分攤,交通部澄清
有關嘉義輕軌經費分攤,交通部澄清 114.05.07 (記者張家驤/轉載自交通部網站即時新聞澄清) 有關行政院卓院長114年5月6日於立法院院會答詢時所述「嘉義輕軌案,中央負擔372億工程款一節」,係幕僚直接摘述嘉義市政府報告書內容「372億工程款由中央全額負擔,嘉義市及嘉義縣政府負擔用地費」,屬嘉義市府之要求與期待,惟因提供之資訊過於簡化,致使院長之回復造成外界誤解,認為院長承諾「中央負擔372億工程款」,交通部表示歉意。 查交通部100年4月訂定發布「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地方政府納入周邊開發效益,計算計畫自償率,並據以計算中央及地方財務分擔;中央依據計畫自償率及地方財力級次,就非自償經費予以補助,地方則除用地費外,尚須負擔自償經費、部分非自償經費,為全國一致性原則。 嘉義市政府113年11月所提嘉義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未依前開要點計算中央與地方財務分擔外、亦尚未與嘉義縣政府完成協商,從而交通部尚未辦理捷運委員會審查亦未提報行政院,卓院長自不可能承諾「中央負擔372億工程款」。 請嘉義市政府速依捷運審查要點規定計算財務分擔並完成縣市協調,俾交通部儘速辦理後續審查程序。(文/交通部即時新聞澄清 114-05-07 發布單位:路政及道安司 分類:公路運輸)好消息! 嘉義輕軌重大突破 中央願意負擔372億
好消息! 嘉義輕軌重大突破 中央願意負擔372億114.05.07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立法院於昨(6)日進行施政總質詢,國民黨立法委員林倩綺在院會中就「高鐵聯外嘉義輕軌」建設向行政院長卓榮泰質詢。卓榮泰院長答詢時明白表示,高鐵嘉義站聯外輕軌總工程款為374億,中央願意負擔372億工程款,而嘉義市負責用地費用0.66億、嘉義縣則負擔0.94億。 嘉義市長黃敏惠獲知此一答詢,於今(7)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明確表達地方政府願意負擔用地費用,「請中央說到做到,早日興建輕軌建設。」黃敏惠市長也特別感謝嘉義市全體市議員、里長共同參與連署,發聲讓總統、行政院都了解高鐵嘉義站輕軌聯外建設的重要性,才能得到中央正面的回應,相信對所有人而言,這就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 黃敏惠市長強調,嘉義輕軌迄今已延宕20餘年, 嘉義市樂見中央支持攸關雲嘉嘉南地區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公共建設,嘉義市政府將配合與中央攜手合作,也請中央信守承諾,讓所有民眾關心、期待的建設早日成真。黃敏惠市長也鄭重說明,高鐵聯外嘉義輕軌的建設,不僅對嘉義市、縣發展將帶來助益,對雲嘉嘉南的整體區域發展、產業更將帶來關鍵影響。 嘉義市議會議長陳姿妏今日也與多位議員,在今日議會結束後共同參與記者會,陳姿妏議長表示目前全國高鐵站的聯外軌道運輸系統均由中央主政興建,唯獨高鐵嘉義站至今未有軌道運輸連接市區。嘉義市近年的觀光發展有目共睹,嘉義市緊鄰各產業園區,相信輕軌建設能為城市再加分。今日看到卓榮泰院長允諾的影片,感到「振奮人心」,只要對城市發展有助益,對的事,都願意配合、支持。 嘉義市政府表示,嘉義高鐵站年運量約636萬人次,現行營運的BRT公車,除了無法提供時間及空間的無縫轉乘服務,尖峰時段常有擠不上車,在歷經市府過往多次爭取BRT增班,業者加班能量實在有限,而且嘉義BRT並未完全具備公車捷運系統的條件,僅為有專用車道之公車系統,無法滿足高鐵轉乘接駁需求,BRT乘車時間加上候車時間約需耗時1小時,便利性不足狀況下,導致民眾改使用其他私人運具或接送往返高鐵站;經統計每年BRT運量約100萬人次,如以每日114班次滿載40人計算,每日運量不到5,000人,僅占不到16%,且內含大量非高鐵旅客之通學通勤人次,自97年通車迄今,並未能帶來沿線涵蓋地區產業經濟及地區之發展。 然而高鐵聯外嘉義輕軌除了能有效減少高鐵與臺鐵間轉乘接駁時間,改變民眾使用私人運具習慣,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外,更能串連嘉義縣市,建構完善軌道路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且嘉義市為雲嘉嘉南經濟消費及產業園區的生活圈,周遭園區無不以嘉義市為居住、醫療、教育、生活消費中心,因此嘉義縣市間需要一條便捷可靠且舒適的軌道運輸系統聯繫。 最後,市府指出,嘉義市為雲嘉嘉南經濟消費及產業園區的生活圈,在行政院六大旗艦計畫-嘉南高屏「大南方新矽谷」中,更為提升嘉南高屏醫療品質、打造便捷大城、建構科技S 廊帶之重要節點。高鐵聯外嘉義輕軌串聯高鐵、臺鐵、林鐵及糖鐵成五鐵共網,建構完善的軌道路網,對於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府基於交通需求迫切,已代中央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送審,欣慰中央同意負擔工程款372億元,針對用地取得部分,嘉義市政府將配合與中央攜手合作,也期盼中央在由交通部主政辦理後續綜合規劃及興建之前提下,儘速核定本案可行性研究,實現交通公平與區域發展的目標。(文/嘉義市府交通處、觀光新聞處)打造城市中的水綠森林與共融生活圈 嘉義民生公園二期竣工
打造城市中的水綠森林與共融生活圈 嘉義民生公園二期竣工 114.05.04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今(4)日在民生公園舉辦「嘉義總動園 打開穿城之水 道將圳水綠廊道營造第二期工程」完工啟用典禮活動,由嘉義市長黃敏惠、陳姿妏議長、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以及多位立委、議員等民意代表及貴賓共同剪綵,正式宣布民生公園第二期工程竣工啟用,象徵嘉義市在推動綠色生活、永續城市與校園共融上的重要進展。 為歡慶打開「穿城之水」第二期,今日市府也在現場舉行「嘉義總動園」活動,人潮絡繹不絕,規劃包含吉他社表演、角色互動拍照、草地野餐、繪畫心療室、市集導覽、限量好禮兌換等,讓大小朋友在充滿創意與療癒氛圍中,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綠肺的魅力。活動現場也設置環保換好禮專區,民眾踴躍以廢電池兌換餐券與野餐墊,展現嘉義市推動綠生活、環境教育的實際成效。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人口密度為全國第二,市府升級城市間公園環境,透過串聯與整合形塑城市綠廊,提供市民運動、休憩的空間。「道將圳水綠廊道營造第二期工程」,不僅重視市民實際使用的便利與舒適,同時也引進「綠廊、水廊、風廊」概念,提升了城市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的韌性,兼顧景觀與安全的公園空間營造,也提供了更優質生活環境。「穿城之水」的營造,整體設計融入「木都」意象,打造人本精神、無障礙設施、間接照明與簡約導覽系統兼顧所有年齡層使用者的需求,成為白天明亮宜人、夜晚友善的綠色生活場域。「穿城之水 道將圳水綠廊道」不僅代表著都市空間的提升,更象徵著嘉義市邁向宜居永續城市的重要一步。 黃敏惠市長表示,去年9月「穿城之水」第一期工程開放,到今日民生公園第二期工程竣工啟用,特別感謝議長與議會的全力支持,道將圳文化學會的寶貴建議,市府團隊與嘉義大學歷經18次溝通協調,歷經多方整合與努力,在嘉大前校長艾群與現任校長林翰謙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圍牆得以打開,「讓公園多一座校園、校園多一座公園」,相信會是讓全齡的市民朋友都能 運動、休憩與親近自然的空間。 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表示,嘉義大學積極落實大學社會責任,透過開放校園與城市共生共榮的理念,攜手市府投入綠能、減碳與環境美學的實踐。民生公園二期的落成,除了為校園與社區提供友善空間,也讓嘉義大學在全球綠色大學排名中大幅躍進,自世界第267名進步至第187名,有長足進步;與穿城之水為鄰,相信會為校園整體永續、綠意及節能等各方面帶來加分的助益。 建設處長田長沛指出,民生公園第二期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每一階段都匯聚各界智慧與努力,讓這座位於市中心的校園綠地真正成為市民共享的休憩公園,實現市府「公園升級、城市共融」的目標。本次工程重點包括新增2600平方公尺多功能廣場、1000公尺無障礙通道、90棵新植喬木及4,500平方公尺草皮,並大量使用透水地坪與生態工法,有效提升滯洪、防災與環境調節功能。 田長沛處長也補充,穿城之水第二期總經費7,600萬元,市府以完善方案,爭取中央競爭型計畫補助6,000萬元、市府自籌1,600萬元進行工程。全區總改造面積達17.545公頃,規劃設計聚焦「水與綠」、「人本與共融」,串聯北側興業西路,延伸至南端的杭州五街,東側的民生南路與西側的杭州二街等,導入無障礙通道、綠帶步道、透水鋪面及多功能廣場,打造一座兼具自然美學、市民休憩、親子共融與環境韌性兼具的新場域。有愛有溫暖 嘉義市府表揚11位好人好事、17位孝行楷模
有愛有溫暖 嘉義市府表揚11位好人好事、17位孝行楷模114.05.03.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社會有愛,溫暖抵「嘉」!雖然陽光有時無法照亮每個角落,但總有一群人總是默默付出奉獻,寫下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些善行義舉,為社會注入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透過各方推薦,嘉義市114年度共評選出11位好人好事及17位孝行楷模,今(3)日在港坪運動公園舉行頒獎,由黃敏惠市長以及陳姿妏議長親自表揚,並肯定所有獲獎者,以正向態度傳達愛與善的正面能量。 黃敏惠市長表示,「社會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良善典範的學習」,很高興藉由好人好事及孝行楷模的頒獎,讓社會各個角落足以大眾學習的榜樣能被彰顯。好人好事及孝行楷模的遴選經嚴謹流程,被提名、獲選的代表橫跨不同世代、信仰,見證社會各處都有著善良、孝順的力量。感謝這些良善力量成為社會進步根本,帶動國家前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表揚的17位孝行楷模,因長期陪伴長輩使其生活日常得到最好的照顧,讓長輩無後顧之憂令人動容。部分得獎人長期盡心照顧尊親,並將孝行昇華為大愛,投身社會公益慈善;或身處清寒家境仍自律簡約,侍奉精神疾患或行動不便父母,無怨無尤。今年最特別的是,來自劉家的8位兄弟姊妹一同獲選孝行楷模,他們齊心協力共同照顧家中百歲人瑞母親。多年來,全家人分工合作、彼此支持,不僅讓母親晚年生活無虞,更展現出一家人深厚的手足情誼與對長輩的無盡敬愛,為「以孝傳家」立下最溫暖的榜樣。 社會處表示,今天得獎的好人好事、孝行楷模都是努力用生命、身體力行的人,因為有愛,才能面對困難、化解挫折,都讓社會處處看見溫暖與感動,因為有你們,賦予嘉義市不斷進步與向上的能量才能讓嘉義市成為溫馨幸福的城市。祝福所有的受獎人平安喜樂、家庭和樂美滿,幸福和愛永相隨。(圖/嘉義市府社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