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街舞盛會「2025街舞首都」7月登場 總獎金30萬吸引全台街舞高手 114.06.26.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年度最大街舞盛會「2025街舞首都」將於7月12日至13日,在嘉義市文化廣場盛大登場!今年賽事總獎金高達30萬元,創下歷年新高,勢必能吸引全台街舞好手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嘉義市長黃敏惠、文化局長謝育哲與多位議員今(26)日出席記者會,共同見證嘉義市街舞文化的蓬勃能量。現場由亞運街舞代表選手國銓與來自法國的霹靂舞高手Arrow 帶來Battle表演,為2025街舞首都雙日賽事暖身揭幕。
黃敏惠市長表示,街舞是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背後卻深深扎根於豐富的人文與文化底蘊之中。街舞在傳統之中創新,也能在傳統之中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嘉義在地團隊「築夢者 DreamRunnerZ」今年6月遠征歐洲,橫掃《City Of Warriors》《K‑Rément HIP HOP》《Fluido Style》三項國際賽事冠軍,榮登「歐洲三冠王」,震撼國際街舞圈。這不只是嘉義市的驕傲,更展現了台灣年輕人以實力與創意站上世界舞台的真實力道。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表示,今年是嘉義建城321年,除了回顧歷史,更要前瞻未來。街舞不只是年輕人表現自我的舞蹈語言,更是世代傳承的創意動能。文化的傳承,不能只有回望,更需要創造,青年朋友的創意能量,正是嘉義市文化持續向前的力量來源。
文化局謝育哲局長表示,今年適逢嘉義建城320+1年,文化局持續以「文化向下扎根、向外連結」為推動核心,「2025街舞首都」融合教育、表演、產業與國際文化交流,是臺灣街舞文化的創新典範與國際接軌的舞台。展現了嘉義市作為青年可實驗、實現及實踐的城市文化實力,更是城市邁向文化國際化的具體實踐。
「築夢者」總團長哈利表示,感謝黃敏惠市長與文化局對街舞文化的全力支持,不僅讓更多台灣選手有機會與國際接軌,更讓「嘉義」在全球街舞圈中持續發光發熱,逐步邁向國際注目的焦點城市。相信透過「2025街舞首都」這場融合文化、創意與競技的盛會,嘉義市必將在國際街舞舞台上掀起嶄新話題,吸引更高關注與交流能量。
文化局表示,本次賽事「街舞爭霸戰」有四大分項,排舞競賽、霹靂舞Battle、All Style Battle、K-POP即播即跳,號召全台舞者齊聚較勁,爭奪總獎金高達30萬元的榮耀!除此之外,國際對抗賽卡司陣容堅強,多位台灣菁英與二度來嘉的奧運國手孫振,對戰日本、韓國、英國際高手組隊踢館,為觀眾帶來世界級霹靂舞對抗賽,提升活動嘉義市的國際能見度與城市文化品牌力。活動當天還有八場體驗工作坊與超過30攤街頭文化主題市集,涵蓋多元舞風、接軌潮流文化。嘉義市政府誠摯邀請所有市民朋友及全國民眾一起來嘉,感受最HIGH的夏日派對!
嘉義市政府誠摯邀請全國街舞好手、市民朋友與各地遊客一同來嘉參與這場屬於年輕世代的文化盛典,用舞蹈連結彼此、點亮城市。目前賽事熱烈報名中,報名截止時間為114年7月2日(三)中午12:00,廣邀全台街舞好手共襄盛舉。「2025街舞首都」活動更多精彩內容詳情請至Facebook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94603900946186/
賽事相關報名請至以下連結:https://linktr.ee/capitalofstreetdance
(圖文/嘉義市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
更多商品
2025世壯運 勇壯嘉義隊勇奪9金6銀6銅 展現高齡友善城市實力
2025世壯運 勇壯嘉義隊勇奪9金6銀6銅 展現高齡友善城市實力 114.06.23.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圓滿落幕,勇壯嘉義隊勇奪9金6銀6銅輝煌戰績,創造人生新高峰,今(23)日假新悅花園酒店舉行慶功宴,黃敏惠市長、嘉義市議會陳姿妏議長及多位議員藉此表彰及慰勞勇壯嘉義隊參賽的選手及教練,並親自頒發計新臺幣12萬5,000元總獎金,以實質行動肯定選手的努力與付出,展現嘉義市「樂齡勇壯城」的實力與底蘊。 黃敏惠市長表示,今(2025)年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嘉義市超前部署,透過十大旗艦計畫樂齡勇壯城,推出「全嘉動起來」、「全嘉樂起來」、「全嘉都是作家」等多元系列活動,提供勇壯族與社會的連結並維持良好體能,追求健康、壯闊的第三人生。黃敏惠市長更以林經甫醫師的三力「體力、腦力、社會力」生活,勉勵在場選手,高齡不是負擔,而是人生精彩的延續。「勇壯嘉義隊」是嘉義市長年推動高齡政策的重要成果,透過運動建立自信、勇於挑戰創造人生新高峰,成功翻轉對長者的刻板印象,這群選手們不僅是參賽者,更是城市精神的延伸與代言人。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表示,嘉義市的努力更獲得國際肯定,在民國100年,嘉義市就曾應愛爾蘭都柏林市長Andrew Montague之邀,參加都柏林市舉辦的「WHO(世界衛生組織)第一屆高齡友善城市國際研討會」,與世界16國、30個城市代表,共同簽署「打造WHO高齡友善城市全球網絡」宣言,正式成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網絡成員。黃敏惠市長憶起,當時嘉義市的展示區,還被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安排至入口處,「把最好的排在最前面」,非常光榮,讓嘉義市走入世界,也讓世界看到台灣,用實力來贏取尊嚴、爭取國際地位。 勇奪五面木球獎牌的李淑慧選手感性表示,比賽前一個月,她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雖然身體多了負擔,心中卻多了一份力量。這次比賽,是我和兒子一起上場。因為有他的陪伴和支持,我才能拼盡全力,拿下這樣的好成績。 衛生局長廖育瑋表示,勇壯嘉義隊締造嘉義市奇蹟,每位選手都有精彩的故事,是社會的寶貴資產,於慶功宴現場致贈每位選手1本嘉書,讓選手們記錄個人生命歷程和高光時刻,持續影響更多勇壯族,展現嘉義精神。未來嘉義市政府將持續深耕「樂齡勇壯城」政策,擴大社區運動據點,打造更多鼓勵中高齡族群參與運動的友善環境,讓每一位勇壯族都能在熟悉的社區中自在運動、創造價值,不只為健康打底,更能在人生下半場再創高峰。 衛生局補充,勇壯嘉義隊近2年共培訓181位選手,其中有30位50歲以上的勇壯族報名參加2025世壯運,有18位是個人選手,另12位組成壘球隊,全部平均年齡65歲。 其中最年長的是84歲木球選手余節珠,她降級參賽共獲得3面獎牌,並與楊道宏拿下75歲混合球道賽金牌,也參加75歲女子組木球比賽,奪下球道賽銀牌,桿數賽銅牌的亮眼成績,被譽為全場最堅韌「勇壯傳奇」。舉重選手官砡年訓練半年便挑戰70歲女子組45公斤組勇奪舉重項目金牌,令人欽佩。壘球項目由北興國中OB校友組成,他們重拾青春時期的團隊默契在壘球場上奪下銀牌。 另外,醫師選手也成為焦點,嘉義基督教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林怡里更是在繁忙工作之餘勤奮練球,抱回50歲女子組網球銀牌。嘉義市陽明醫院院長謝景祥一口氣參加跳遠、短跑共三項重返青春賽場,展現「跑得動、跳得起」的勇壯精神;謝景祥院長感性表示:「這次出賽是40年後重返跑道,雖然這次跳遠成績3.59公尺,比起學生時代的6.02公尺差距明顯,但對我而言,比的不是距離,而是那份重新起跳的勇氣。」他笑說自己是被衛生局長「揪來」的新兵,卻在這趟旅程裡交了朋友、拾回年少熱血,也讓現場選手們深受鼓舞。相關活動訊息可至嘉市A健康粉絲專頁或樂齡勇壯城專屬網站查詢(https://strong.chiayi.gov.tw/)。(圖文/嘉義市府衛生局、觀光新聞處)嘉義市高架鐵陸橋跨越博愛陸橋段施工 博愛陸橋6月23日至24日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
嘉義市高架鐵陸橋跨越博愛陸橋段施工 博愛陸橋6月23日至24日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 114.06.19.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為配合鐵路高架化計畫之施工需要,博愛陸橋自6/16上午9時起實施交通維持作業,施工工期整體約需86天(6/16至9/10),博愛陸橋6/23至6/24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進行辦理限高架橫梁上架作業。 鐵路高架工程施工單位-交通部鐵道局中部工程分局及市府為維持高架鐵路橋跨越博愛陸橋上空施工期間(114/6/16至114/9/10),得以維持通行,特別引進全國首創「中路式工法」施工,此種工法優點除了可維持高架鐵軌的下方的行車空間,亦能減少對市民車輛視野限制的影響,避免了長時間施工期間阻斷陸橋通行。施工期間僅需約21個不連續工作天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陸橋。 市府交通處表示,博愛陸橋為配合本市區鐵路高架化施工需要,已採全時段限高與部分期間實施夜間封閉交維措施: 1.限高4.5公尺措施:自114/6/23起至鐵路高架完工通車及舊陸橋拆除為止,這段期間超過限高4.5公尺之大型車輛請配合交通標誌及交維牌面指引提早改行鄰近之嘉雄陸橋替代路線通行。 2.夜間封閉陸橋措施:本次階段性跨越博愛陸橋施工,將於6/23至6/24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陸橋,用路人請遵守現場義警交人員指揮及相關交通導引牌行駛,並請該時段往返該陸橋之駕駛人提早改行鄰近之文化地下道、嘉雄陸橋、北興陸橋、世賢路或林森西路等替代路線通行。 3.另考量民眾通行安全吊裝施工空間需求,將於7/9起至7/26暫時封閉埤子頭植物園前道路及埤子頭植物園旁北香湖公園停車場,請民眾依告示牌面引導通行並將車輛停放他處。 交通處再次提醒用路人,呼籲超過限高之大型車輛應提早改道,以維持施工中跨越橋體安全,並維持交通順暢,減輕施工交通衝擊,鐵路高架化施工過程不可避免造成市民朋友諸多不便之處,敬請體諒,並持續支持嘉義市重大交通建設。(圖文/嘉義市府交通處)嘉義市訂於6月19日 舉行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 請民眾配合演練
嘉義市訂於6月19日 舉行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 請民眾配合演練 114.06.18.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將於114年6月19日下午1時30分至5時於嘉義市災害應變中心、西區衛生所、崇文國小、民族國小等4處辦理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19日將同步於本市東區立學街16號一帶,發送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測試演練;此外,為配合演練,18、19日蘭潭周邊將行交通管制,敬請民眾配合演練,不要驚慌。 市府消防局表示,6月19日當天,將於本市東區立學街16號一帶,發送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測試演練,訊息如下:[演練][疏散避難]嘉義市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發送測試演練。嘉義市災害應變中心05-2782119按9。[Drill] Drill of Evacuation Alert. Chiayi City EOC. 市府警察局表示,為配合演練戰時重要民生、經建設施搶救作為,6月18、19日下午1點至4點,將於蘭潭周邊將進行交通管制,路段為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前,小雅路53號、小雅路與環潭公路口,道路將行雙向封閉,請車輛改道行駛 市府表示,配合演習,6月18、19兩日,蘭潭周邊除將行交通管制,警察、消防、自來水公司等單位也將共同進行演習;19日正式演習日,手機如有收到告警訊息也請民眾不要驚慌,相關疏散避難資訊,可至嘉義市防災資訊網 https://dpinfo.chiayi.gov.tw/index.aspx 或下載愛嘉義app查詢。(圖文/嘉義市府消防局、觀光新聞處)《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正式揭幕 讓文學走進市場、走進生活
《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正式揭幕 讓文學走進市場、走進生活 114.06.14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文學館正式開館了!具有百年歷史的東門派出所於今(14)日下午兩點舉行揭幕式,並在嘉義市長黃敏惠、文化局長謝育哲、多位議員及貴賓見證下正式命名為「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嘉義市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嘉義文學館的開幕首展〈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讓文學走進市場,也讓嘉義日常成為文學。 黃敏惠市長表示,文學是嘉義本就深植的根,從林臥雲、張李德和、賴雨若等前輩,到中生代的渡也、林央敏及李弦,再到年輕一代的鄭順聰、下港女子、劉子新等人,嘉義的文學從日治時期走到當代,始終以不同形式,記錄、思索、書寫這塊土地的身世與溫度。我們希望透過豐厚的文學養分,在傳承與滋養中持續創新。「嘉義文學館」的成立,是這座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時刻,它不只是一棟空間的啟用,更是我們對嘉義文學長年累積的正式回應與致敬。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說明,嘉義市現今保留了約6,000棟的傳統木屋,這些木屋都是城市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寶貴資產,今天將舊有的東門派出所活化並正式成立嘉義文學館,期待結合文學與木都文化打造嘉義市舊城新樣貌。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嘉義文學館承載過去的歷史記憶,成為當下探索的場域,是嘉義市的文學據點。首檔展覽「嘉義東市場」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文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而是可以對話、交流。今年適逢「嘉義建城321年」,市府以「320+1」為策展概念,積極規劃城市博覽會系列主題活動與周邊策展,期望透過藝文串聯與市民共創,讓文化成為推動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文化局補充,首檔展覽從緊臨嘉義人的大廚房「嘉義東市場」之地緣關係出發,邀請觀眾走入一座想像中的詩意市場,以詩句取代商品,字詞的韻腳與節奏成為交易的媒介。觀眾可在誠實商店中以創作賦值的「詩幣」交換描寫嘉義飲食的特色「詩籤」,體驗詩與詩的等價交換。展區亦展出嘉義文學作品中「從產地到餐桌」的飲食描寫,並由作家與在地創意人朗讀詩句,讓人透過耳機細聽文字中的滋味。最後,觀眾將閱讀詩人洪崇德走訪嘉義東市場、為攤商量身打造的詩作與故事,並可參與由「頭家」親自帶領的假日工作坊,深入市場人生與美味手藝。 策展人黃銘彰表示,「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This Time, We Trade in Literature)除在嘉義文學館主展區之外,設有衛星展區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精選多位與嘉義深有淵源的作家作品,節錄其詩作、散文、小說等作品中描述嘉義飲食的字句,邀請觀眾用輕盈、趣味的方式親近文學,特別製作學習單讓學生可以觀展過程中認識歷史文化及嘉義文學。 欲知展覽最新消息,歡迎關注嘉義市公共圖書館 Facebook、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Instagram、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 Instagram。 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This Time, We Trade in Literature) 展期| 2025/6/14(六)-8/10(日)10:00~18:00 週一休館 主展區|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嘉義市東區公明路 236 號) 衛星展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圖書館一樓入口處(嘉義市東區忠孝路 275 號)嘉義市各機關員工康樂運動會 凝聚向心力 展現五星團隊活力!
嘉義市各機關員工康樂運動會 凝聚向心力 展現五星團隊活力!114.06.14.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今(14)日舉辦各機關114年員工康樂運動會,各單位員工參加踴躍,一早精神飽滿集結在港坪運動公園體育館為競賽活動暖身,歡笑聲與活力讓整個城市都熱鬧起來。嘉義市長黃敏惠、副市長林瑞彥、秘書長陳永豐及多位議員一同前來,為所有同仁加油打氣,祝福大家今日拿到最好的成績。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是熱愛運動的城市,提倡全民運動,更結合低碳永續概念,在各場域打造全嘉都是運動場,提倡同仁多多運動,規劃辦理本項活動,鼓勵同仁在工作繁忙之餘,也能保持運動333、533(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或五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更能透過充滿趣味的競賽凝聚團隊精神,打造「有溫度的戰鬥團隊」。 黃敏惠市長更感性表示,今年獲得遠見雜誌五星市長獎項肯定,是市府團隊跨局處攜手合作、用心規劃、傾聽,才能獲得市民的信任與支持。市府持續推動「十大旗艦計畫」,致力於再造城市,推動城市升級與蛻變,透過跨局處整合,力拼「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大面向齊頭並進,再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期待各局處繼續齊心努力,讓高峰變高原,高原上創造新高峰。 今日運動會邀請嘉義市青年學子組成的街舞團體熱鬧開場,接著運動員進場時,以十大旗艦計畫藍圖,並以呼喊「再造新高峰、嘉義市GOGOGO」揭開序幕,「再造」這座城市,推動市政不斷向前,帶領嘉義市勇往直前的活力與衝勁。活動的安排,除讓同仁充分展現活力與特色外,同時也增進同仁間的交流。 嘉義市政府人事處表示,今日共有24支隊伍、一同參與的955位同仁參與。競賽項目除了促進團隊精神、提振工作士氣外,更可以調劑員工身心健康,競賽項目太空漫步、神氣搖擺向前行、滾動巨輪嘉市GO、持恆勤耕。希望同仁抱持愉悅的心情參與,以安全第一,盡己所能,輕鬆愉快地完成每一項競賽。 本次競賽新增的「精神總錦標」評比由衛生局奪得第一名,展現出高度的團隊精神與熱情活力,由黃敏惠市長頒發5,000元禮券。獲得第二名的是同樣表現亮眼的社會處,展現團隊合作的默契與創意,並頒發4,000元禮券。第三名則由警察局勇奪,以堅定的士氣與熱情的參與精神獲得肯定,獲頒 3,000元禮券。(圖文/嘉義市府人事處、觀光新聞處)嘉義市政府提報「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7案計畫爭取行人改善 盼中央全部支持
嘉義市政府提報「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7案計畫爭取行人改善 盼中央全部支持 114.06.12.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昨(11)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王美惠委員偕同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等人,現地考察嘉義市「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第3階段提案之新民路(世賢路至南京路)及友忠路(中興路至自由路)人行道改善工程2案,嘉義市政府由工務處余成鈺副處長率隊簡報說明改善內容,希望這次提報7案行人改善計畫約2億2仟萬元,中央全部支持予以補助,並特別請求中央應督促台電公司全力配合地方人行道工程改善,儘速將電桿下地或電箱遷移,避免屢因台電公司配合工程的延宕,影響市民生活通行及商家生意而民怨四起。 市府工務處表示,新民路(世賢路至南京路)人行道改善工程,係為串連113年完成的世賢路人行道及新民路(南京路至民生南路)段預計辦理改善之人行道,規劃設計內容包含人行道拓寬為3.5米、公共設施及停車區帶、增加道路側邊集水井、增設左轉附加車道、共桿設施整併優化等;另友忠路(中興路至自由路)人行道改善工程,係為串連後火車站近年已完成或已獲核定之人行道路段,目的在打造後火車站區域之優質人行空間,設計內容包含縮減慢車道寬度,增加停車帶、設置路邊停車格、共桿設施整併優化、人行道鋪面翻新等。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及國土管理署吳欣修署長表示,肯定市府本次所提出路段改善工程的必要性,建議市府新民路可進一步考量機車停車問題及人行道增設植生遮蔭,友忠路則可朝「景觀道路」或「公園道」方向進一步規劃設計,兼顧生活品質與城市美感。 王美惠立委表示,市府所提之新民路段案件,可串連週邊學校之人行道,讓學生有更安全的通行空間,並特別叮囑本次亦有參加之台電人員,需儘速配合地方需求,辦理台電佔用人行道箱體之移設作業;另外友忠路段因位處目前正興建之社會住宅「友忠好室」所在區域,改善亦有其迫切性,建議中央應考量地方之意見,儘速予以補助。 市府工務處進一步說明,本次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提報爭取「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補助共計有7案,包括「嘉義市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工程」2,291萬元、「嘉義市新民路(世賢路至南京路)道路改善工程」約4,500萬元、「嘉義市友忠路(中興路至自由路)人行道改善工程」約4,900萬元、「嘉義市博愛路二段(大同路至中興路)人行道改善工程」約4,900萬元、「嘉義市中興路(博愛路二段至高鐵大道)人行道改善工程」約4,800萬元、「嘉義市維新路(林森東路至玉峰街)人行空間規劃案」約336萬元、「114年碰撞構圖系統開發(維運)計畫」約262萬元,合計2億2,031萬8仟元,已在今(114)年4月9日由國土署召開提案評選會,盼中央能夠全部支持同意,俟中央核定補助後,市府將積極辦理後續規劃設計及工程發包事宜,以儘速推動友善行人空間,維護用路人安全,並朝向將嘉義市打造為「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圖文/嘉義市府工務處)嘉義市劉厝地區污水下水道工程 第二期計畫首標動土祈福典禮
嘉義市劉厝地區污水下水道工程 第二期計畫首標動土祈福典禮 114.06.11.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邁入嶄新階段,總經費達4.4億元的「劉厝地區污水下水道工程」,今(11)日辦理開工動土祈福典禮,由黃敏惠市長親自出席典禮並與陳姿妏議長、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立委及多位議員等貴賓動土祈福。此工程採「管線修繕」與「用戶接管」併案發包施工,預計鋪設15,268公尺污水連接管,改善劉厝地區2,636戶用戶的居住環境,黃敏惠市長也期勉施工團隊與營造廠商如期如質完成工程,並確保施工期間人員平安。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污水下水道是城市邁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更是一項雖然不易被看見,卻深刻影響市民生活品質與環境永續的基礎工程。自104年啟動第一期工程以來,市府歷經多年努力與市民的配合,用戶接管戶數已突破1萬5,000戶,成功為嘉義市帶來可感的環境改善,也為市民營造更乾淨、舒適的居住空間。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說,市府早在第一期即將完工時,便積極展開第二期規劃,與中央合作,避免政策轉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地方建設進度。第二期計畫自112年展開先期規劃作業,於114年正式開工,預計至119年完成,共規劃13標工程,總經費達45.07億元,預計新增接管戶數28,818戶,累計總戶數將達43,903戶。 黃敏惠市長也強調,本次劉厝地區工程採用新式施工工法,降低對居民生活的干擾,期許所有工程團隊在品質、安全與進度上皆能如期如質,為市民打造一座潔淨、宜居的永續城市。同時也呼籲市民在施工期間多加配合交通指引與安全提醒,共同完成這項為下一代打下基礎的幸福建設,「我們相信,污水工程的價值不只在當下,更是為未來世代守護乾淨的生活環境,請大家給予支持與理解,一起讓嘉義市持續前進」。 污水下水道建設是城市建設重要的一環 ,黃敏惠市長也在今日有感而發的表示,嘉義市是一座腳踏實地做事的城市,市府會持續爭取中央預算提計畫送審、競爭,嘉義市不缺計畫,缺的是中央的支持與鼓勵,期盼中央可以支持。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表示,很高興能出席見證嘉義市推動基礎建設的具體成果。污水下水道系統雖然屬於民眾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的設施,但卻攸關城市發展與公共衛生,是衡量國家進步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中央政府長期致力推動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建設,內政部更是全力支持各地方政府的規劃與執行。在「最認真的五星級市長」黃敏惠市長的帶領下,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齊心推動污水建設工程,為嘉義市的環境品質帶來實質改善。這項重大工程能順利推進,除了感謝內政部國土署、市府團隊、營造廠商及議會的全力支持,更要肯定市民的理解與配合。正因為有民代的爭取、市府的縝密規劃,加上市民高度的認同與支持,嘉義市才能在污水下水道建設上持續締造佳績,穩健邁向永續宜居的幸福城市。 工務處說明,劉厝地區工程是第二期計畫重要起點。此次工程總預算為4.4億元,其中管線修繕工程預算為1.26億元,由市府全額自籌;用戶接管工程預算為3.14億元(中央補助89%、市府負擔11%)。施工期程分別為修繕工程410日曆天、用戶接管工程680日曆天,採用分段施工與拉鋪內襯工法,降低開挖面積,以減少交通影響與民眾不便,並設置清楚的交通指示與即時反應機制,盡力降低對當地居民生活的衝擊。 工務處進一步表示,回顧過去,嘉義市第一期污水建設計畫克服初期市民接受度低、施工不易等挑戰,自107年起用戶接管戶數從553戶快速成長,至113年底已突破15,000戶,連續四年獲得全國第3組評鑑第一名。市府團隊更透過186處後巷接管與四處美化工程,將污水建設轉化為社區亮點,提升市容與生活品質,獲得市民高度肯定。完善的污水下水道系統,不僅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更是我們對環境永續的承諾與實踐,能有效改善水質,降低環境污染,市府團隊將積極建置完善的污水下水道系統,使嘉義市成為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圖文/嘉義市府工務處污水下水道科)嘉義市市民中心北棟大樓統包工程順利決標 打造市政服務與城市美學新地標
嘉義市市民中心北棟大樓統包工程順利決標 打造市政服務與城市美學新地標 114.06.09.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市民中心(北棟大樓)新建統包工程」歷經近20年的規劃與招標多次流標,終於在黃敏惠市長帶領的市府團隊全力推動下於114年5月9日順利決標,統包工程決標經費約54億餘元,工程待簽約後即展開約1年的設計工作,預定於115年底前開工、119年底完工。此案完工後將與現有南棟大樓合為完整市政園區,不僅提升市政服務效能,也為市民打造結合洽公、休憩、公益與商業的新生活核心。 北棟大樓自94年南棟完工後即啟動規劃,歷經物價上漲、預算調整、設計變更與建築師解約、物價再次上漲及多次流標等挑戰及困難。在現行營造業缺工缺料及眾多如科學園區、社會住宅等多件建案之影響下,建築工程每坪造價大幅提升,為展現推動北棟大樓興建的決心,嘉義市政府除內政部原補助之經費外,再向交通部 爭取地下停車場部分補助經費,並由市府籌措配合工程經費送嘉義市議會審議同意,整合跨局處資源,導入統包制度簡化流程,採設計與施工同步進行,以提高工程興建整體效率。 本案由嘉義市政府主辦,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專案管理暨監造單位,統包團隊由永青營造公司領銜,並結合佰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誼昌空調工程有限公司與知名建築設計單位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承攬,建築師導入「市民之森」設計理念,融合嘉義「木都」意象,強調綠建築、智慧建築與人本空間規劃,展現跨領域專業整合實力,期盼成為嘉義市政服務與城市美學兼具的現代化地標。 嘉義市市民中心(北棟大樓)規劃為地下2層,地上13層之多功能辦公大樓,地下停車場共提供625席汽車與517席機車車位,並與南棟大樓地下停車場連結,滿足整體市政園區及未來都市發展之停車需求;地上1至3樓空間採多目標使用,提供洽公、餐飲與購物等多元用途,4至13樓為市府14個處的聯合辦公空間。未來北棟大樓將肩負行政服務、民眾休閒與城市文化交流的多重角色,為嘉義市政園區注入全新活力。(圖文/嘉義市府工務處新建工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