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緣」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114年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 黃敏惠市長:為嘉義市藝術文化挹注動力 114.08.18.
.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為擴展藝術視野與交流廣度,於文化局文化藝廊舉辦「翰墨情緣-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114年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藝文交流再升級,展覽即日起至9月7日止,並於17日下午舉辦開幕儀式。
開幕活動在愛嘉樂團及博愛社大敦煌禪舞班的展演氛圍中啟動,而團康的帶動更讓來賓熱情湧上。接續的貴賓介紹才發現有來自南北遠處的藝友,亦來襄贊,無怪乎現場溢座,文氣滿室。在該會林姿吟理事長及多位貴賓致詞後,嘉義市市長黃敏惠的蒞臨及致詞,更使活動加分不少,在林理事長的導覽下,每件作品的創作者,都盼著與市長在自己的作品前留下合影,完成另一件記憶的創作。離場前該會也贈有「翰墨情緣」書畫冊給來賓及會員,讓書畫冊繼續延藝文續情緣。
黃敏惠市長特別感謝歷任理事長及現任林姿吟理事長,以及所有書法家與書畫老師多年來的付出,透過豐富而精湛的作品,讓市民感受到文化的美好與生命的滋養。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一向重視教育,因為教育的深耕才能帶動文化的開展。教師書畫協會自創立至今已邁入第26年,歷任理事長與會員老師們持續用心耕耘,透過創作、觀摩與交流,讓書畫藝術在嘉義深厚紮根並逐年拓展。協會長期深耕藝文教育,此次聯展不僅為年度創作成果的展現,更凝聚地方藝術能量,為嘉義注入源源不絕的文化動力。黃敏惠市長誠摯邀請大家,即日起至9月7日於文化局文化藝廊觀展,欣賞這場難得的藝術盛會。
文化局表示,為擴展藝術視野與交流廣度,第十屆理事長林姿吟今年特別策辦「翰墨情緣」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攜手台灣文聯台灣書法家協會與華夏藝術畫院共同主辦,集結書畫名家與協會會員的精湛創作,期待透過展覽平台促進藝術對話,激盪創意火花,讓彩筆飛舞、墨韻悠揚,在嘉義這座文化之城繼續蔓延。
展出作品涵蓋書法、繪畫與陶藝等多元媒材:書法部分網羅篆、隸、楷、行、草及榜書等書體,筆力蒼勁、風格多元,各展其長;繪畫作品則涵蓋水墨、彩墨、工筆、油畫與絲畫等形式,兼容傳統與當代觀點,呈現豐富的視覺語言;陶藝創作亦融入書畫精神,形式別具、意涵深遠,充分體現台灣藝術創作者對文化精神的堅持與創新。
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前身為「嘉義市退休教師書畫協會」,創立於民國88年,迄今已邁入第26年。協會自創會長程東源校長創立以來,歷任理事長皆秉持推動藝文教育、深耕藝術美學的宗旨,持續舉辦各類展演與研習活動,逐漸發展為嘉義地區具有高度文化素養與藝術涵養的優質團體。本次展覽自8月13日(週二)起至9月7日(週六)止,於嘉義市文化局4樓展覽室展出,展期內亦安排專人導覽,觀眾可近距離聆聽創作者分享創作歷程與作品內涵,增進觀展深度。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114. 08 .13. ~ 114. 09. 07.
展覽時間:09:00~17:00(週一全日休館)
展覽地點: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文化局文化藝廊4樓)
更多商品
嘉義市長黃敏惠領軍登上「2025文博會」 展現創意爆發力
嘉義市長黃敏惠領軍登上「2025文博會」 展現創意爆發力 114.08.05. (記者張家驤/台北市報導)嘉義市政府「小城市、大創新」,積極推動在地文創產業升級,已連續第5年參與「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黃敏惠市長今(5)日特別北上出席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發佈會,除親自為參展業者加油打氣外,更大力宣傳,今年適逢嘉義市建城321週年,此次參展為年底「320+1城市博覽會」重要暖身,並以「+1點」為題,規劃四大子題區,精選16組優秀地方品牌,橫跨書寫、飲食、工藝與永續設計等面向,全方位展現嘉義市文創軟實力。 黃敏惠市長指出,嘉義市今年迎來建城321年、320+1,作為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我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不斷推動創新與突破,開創屬於嘉義市的文化新頁。尤其是從2021年嘉義市主辦臺灣設計展,該年也首度參與文化部舉辦的文博會,並連年參展,成果一年比一年豐碩。嘉義市展區以「+1點、+1+1」的精神,持續疊加地方豐沛的文創力量,這些成果的背後是大家的努力,「每一個人加一點、多加一點就是不一樣」,讓每一次參與都是一次「+1點」的成長與蛻變。即日起至8月11日止,歡迎大家蒞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K6區「島嶼風尚」,走進「+1點」嘉義市展區。讓我們一起,為嘉義市的文化、為地方的創意——再加一點力量,加一點感動!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說,今年特別不同的是,嘉義市首度參與Pinkoi線上展銷,與文博會B2B媒合平台,協助在地品牌拓展市場、創造商機,讓文化行動不再侷限於展場,而能進一步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這不只是展覽延伸,更是嘉義市文創產業「看見、被看見、再連結」的重要實踐。線上展區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嘉義的創意設計有機會與全台甚至國際市場接軌;B2B媒合平台則促成品牌與通路、企業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係,開展更多元的發展可能。 文化局謝育哲局長提到,今年首度嘗試將文創品牌參展轉化為「產業鏈結 × 策展內容 × 生活風格」三軸融合的品牌實驗現場。我們始終相信,文化的影響力,除了可以是展場的亮點,更應成為持續推動產業、改變城市的長遠動能。透過線上線下的串聯,文化不僅是「被看見」,更能「被使用」、「被購買」、「被喜歡」,成為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動的一部分。嘉義市的文化力量,來自每一點持續的投入與創新。「+1點」,不喧嘩,卻堅定,正一步步帶領這座城市,在文化與創意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參與文博會已邁入第三年的傳統工藝師陳佐民老師表示,十分感謝市政府提供這樣的展出機會,讓傳統工藝能夠走向社會大眾,重新被看見。陳佐民老師坦言,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工藝已屬於逐漸式微的技藝,但這次展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並感受其美感與價值。 陳佐民老師強調,儘管當代AI科技飛快發展,但「HI」(指人類)的手工智慧依然無可取代。手作藝術具有溫度,是充滿人情味與文化底蘊的創作,不像機器量產那般冰冷。陳佐民老師更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技藝的可貴,並激發社會對其的關注與支持。 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以「從地方出發,為城市加一點」為核心,推出四大主題子區,包含「生根+1—地方創生啟動」、「風土+1—在地風味流轉」、「眾生+1—常民文化共鳴」、「再製+1—工藝再出發與創意」等,集結16組優質地方品牌共同參與,創下歷年最多紀錄。從策展概念、展品選品到空間語彙與敘事鋪陳等,都充分展現嘉義市在地「生活風格」。 「生根+1」聚焦地方生活與文化書寫,由平凡製作、嘉義異鄉人、下港女子、劉子新,帶來深具土地情感的創作;「眾生+1」關注信仰與傳統工藝的延續,匯聚精工刻印、桃城明山軒雕佛工作坊、鑿花匠木雕藝術工作室、陳佐民木雕工作室;「風土+1」透過永昌行、三光米、湯城鵝行、起風,描繪在地飲食與物產的風味記憶;「再製+1」則由茉莉手作坊、百木學堂–百木工匠坊、東瑭手半屋、優木良品,思索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的永續可能。每一件展品都是對嘉義市的深情回應,也訴說與土地深刻交織的故事,更讓大家看見嘉義市「小城市、大創新」的無限能量。 另為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新嘉義」風格,這次也邀請三位重量級講者,包括在地《下港女子》創辦人楊甯凱、移居嘉義《嘉義異鄉人》主理人孫育晴,以及返鄉實踐地方創意的北漂青年鄧澤等,分享他們對嘉義的獨到觀察與深刻經驗,帶領現場觀眾重新認識這座正在悄然蛻變、充滿活力與無限可能的城市。活動免費報名,報名網址:https://creativexpo.tw/zh-TW/events/51。 (圖文/嘉義市府文化局、觀光新聞處)身教言傳 成為家庭與社會典範! 黃敏惠市長為114年模範父親、慈暉父親頒獎表揚
身教言傳 成為家庭與社會典範! 黃敏惠市長為114年模範父親、慈暉父親頒獎表揚 114.08.02.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114年嘉義市模範父親代表表揚大會於今(2)日上午9時在東區體育館溫馨舉行,市長黃敏惠親自出席,向17位模範父親及7位慈暉父親代表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祝福,現場洋溢著滿滿感恩與感動的氛圍。 黃敏惠市長表示,「父親節是感恩的時刻,感謝每一位父親用堅韌、無私與責任支撐著家庭」。17位模範父親,皆是在生活中實踐「身教重於言教」的精神典範;7位慈暉父親代表,更是家庭堅實的依靠與社會溫暖的縮影。他們在人生路上或許曾歷經風霜與挑戰,但從未對家庭與子女的責任退縮,這些父親的精神,如同近日嘉義市遭遇丹娜絲颱風重創,但市民仍以堅毅精神攜手度過難關,共同邁向重建,這些「勇爸」們正是嘉義精神在個人生命中的展現。 黃敏惠市長也分享,市府將這些獲獎的事例製為芬芳錄,希望讓他們正向的精神與傳家的語錄,成為社會學習的典範與榜樣,他們的身教言傳,讓我們看見父職角色的偉大價值,讓家庭與家庭充滿正向循環的力量。希望藉這個溫馨的日子,也向所有嘉義市充滿勇士精神的「勇爸」們說聲父親節快樂。 今年獲獎的17位模範父親與7位慈暉父親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年模範父親中最年長、民國22年出生的黃全仁先生,早年喪父、家境困頓,卻始終堅毅不屈。他育有六名子女,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育後代之餘,還主動提供日據時代與七十年前柴頭港移庄的珍貴歷史資料,協助發展協會完成誌事編撰,讓在地文化得以傳承,獲得地方一致推崇。 另一位模範父親林政義先生,自幼雙目失明,卻不因此退縮,辛苦扶養女兒長大成人,任職公立醫院,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父愛的偉大與堅毅。林政義先生的女兒分享,父親雖自小失明,但卻十分好學,不僅學習按摩技術支撐家庭經濟,現年已80歲的他還學習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以有聲的資訊不斷學習,是身教言教的典範。 陳任亨先生,現年55歲,長子柏翰自出生便是早產兒,左眼全盲、右眼僅存0.01視力。陳任亨分享,感謝柏翰的出生,讓他開始學習如何「做一個父親」,並感謝妻子與家人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正向力的家庭。面對視覺障礙的挑戰,他帶著兒子柏翰學習盲用電腦、摸索點字,給予溫暖的支持與肯定。引導他走進校園、走向社會,也看著他站上舞台,自信地訴說生命的故事。柏翰不負父母所託,憑藉堅強意志與卓越表現,榮獲2012年與2018年總統教育獎、2025年教育部奮發向上獎,更成為弟弟的楷模,兩兄弟目前皆就讀於清華大學研究所,是全家人最驕傲的成就。 黃敏惠市長更特別分享了柏翰的小故事,柏翰因為早產,左眼全盲,右眼視力僅能看得見5公分,柏翰在2012年代表國立嘉義大學實驗附小管樂團一起參加「第21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踩街活動,在同學的協助下完成全程5公里的踩街演出,並寫下了充滿感動的《從五公分到五公里》一文,分享參與國際節樂節點滴。黃敏惠市長表示,過程中除了要感謝柏翰的努力、同學的協助,更要為柏翰的父母送上掌聲。 今日黃敏惠市長在典禮前,與所有模範父親一一握手致意,唱名所有的慈暉父親表達敬意。議長陳姿妏與多位議員,立委張啟楷、九華山地藏庵董事長黃俊森也一同參與合影、頒獎等環節,共同向獲獎的父親們道祝福。 (圖文/嘉義市府社會處、觀光新聞處)科技與文化的交織 「嘉友藝境」藝術季登場
科技與文化的交織 「嘉友藝境」藝術季登場 114.07.26.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 嘉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嘉友藝境」為主題的「嘉友藝術季」,於今(26)日在該公司隆重登場。並在當日上午10點舉行開幕式,在文昌國小賴英杰校長所帶領的開幕演奏樂聲餘音中,由司儀宣告開幕活動開始。同時在一旁的水墨藝術家陳玄茂老師,揮動著彩筆,正在成就他心中的靈性畫作。現場來賓滿場溢座,而貴賓們則在司儀的介紹下,逐一起身致意。有著臨場的作畫、音樂的陪襯、貴賓、及藝文好友的氛圍下,正式劃開了今年度「嘉友藝術季系列活動」― 陳玄茂水墨創作展區塊。 在該公司董事長孔德偉及多位貴賓致詞後,最後則由陳玄茂老師致詞闡述畫作歷程及意涵。接續則有嘉友啦啦隊表演(有趣的是年屆七十的孔董事長也在表演之列)、贈畫、贈花、大合照、茶敘等活動。 本次開幕首檔邀請雲林水墨藝術家陳玄茂老師展出「畫筆描繪土地靈魂」系列,為長達半年的藝文盛會揭開序曲。孔董事長表示:「我們不只是專注於聲音科技的企業,更期許成為傳遞文化與情感的橋樑。嘉友藝術季是獻給嘉義的情書,表達企業對地方的感謝與深厚情感。」 藝術季開幕典禮特別邀請藝術家、地方人士與文化愛好者共同參與。首場展覽的陳玄茂老師亦精通雕塑與蚵貝藝術,長期在沿海偏鄉深耕藝文,育才無數,他的水墨作品擅長以情寫境,藉萬物抒情,體現對台灣土地的深厚情感。 該公司表示:自2016年起,我們透過藝術季長期支持藝術家、提供展演場地、促進產學合作,積極推廣嘉義本土文化。今年更突破傳統界線,引入AI生成技術,探索文化與科技交會的新可能性,拓展藝術的表達空間。這樣的堅持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更是我們對土地真摯的回饋與深情的對話。從電子科技企業到國際音訊品牌,我們持續以「美聲領航者」的精神,讓科技更貼近人心,讓文化更具溫度。 接著半年的活動更是精彩接力,好戲不斷,等待著大眾的關注喔! 8月15日,特任大使呂慶龍博士帶來「川普2.0翻轉世代」講座,以外交專業 洞察全球局勢;8月16日,嘉義民歌合唱團以動人旋律唱出時代的共同記憶; 9月6日,藝術家蔡永武與黃詩閔夫婦攜手推出「兩瓷相悅」瓷版畫聯展,將 生活與藝術浪漫融合;11月1日,詩人陳席卿老師以「筆墨心語」詩詞書法展 現文人雅韻;11月30日,諸羅盃創意春貼大賽由書法家楊貴真老師領軍,畫下藝術季完美句點。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114.07.26. ~114.09.03 展覽地點:嘉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嘉義市東區忠孝二街88號)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五 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 (例假日休館)嘉市高架鐵陸橋跨越博愛陸橋段施工 陸橋8月25日至29日夜間及北香湖公園停車場8月4日至31日全天封閉
嘉市高架鐵陸橋跨越博愛陸橋段施工 陸橋8月25日至29日夜間及北香湖公園停車場8月4日至31日全天封閉114.07.25.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為配合鐵路高架化計畫之施工需要,博愛陸橋已自6/16上午9時起實施交通維持作業,施工工期整體約需124天(6/16至10/17),目前工程進度已完成陸橋兩側之限高架設置,後續將進行辦理工作車推車及翼底模吊裝作業,埤子頭植物園入口道路及北香湖公園停車場8/4至8/31暫時封閉,博愛陸橋8/25至8/29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 市府交通處表示,博愛陸橋為配合本市區鐵路高架化施工需要,已採全時段限高與部分期間實施夜間封閉交維措施: 1. 限高5公尺措施:自114/6/23起至鐵路高架完工通車及舊陸橋拆除為止,這段期間超過限高 4.5公尺之大型車輛請配合交通標誌及交維牌面指引提早改行鄰近之嘉雄陸橋等替代路線通 行。 2. 夜間封閉陸橋措施:本次階段性跨越博愛陸橋施工,將於8/25至8/29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 線封閉陸橋,用路人請遵守現場義警交人員指揮及相關交通導引牌行駛,並請該時段往返該 陸橋之駕駛人提早改行鄰近之文化地下道、嘉雄陸橋、北興陸橋、世賢路或林森西路等替代 路線通行。 3. 另考量民眾通行安全、工作車組裝及吊裝施工空間需求,將於8/4起至8/31暫時封閉埤子頭 植物園前道路及埤子頭植物園旁北香湖公園停車場,請民眾依告示牌面引導通行並將車輛停 放他處。 交通處再次提醒用路人,呼籲超過限高之大型車輛應提早改道,以維持施工中跨越橋體安全,並維持交通順暢,減輕施工交通衝擊,鐵路高架化施工過程不可避免造成市民朋友諸多不便之處,敬請體諒,並持續支持嘉義市重大交通建設。(圖文/嘉義市府交通處交通工程科)114年嘉市好店出爐 55家業者展現永續與創新力 黃敏惠市長:嘉有好禮 好店 好甜品
114年嘉市好店出爐 55家業者展現永續與創新力 黃敏惠市長:嘉有好禮 好店 好甜品114.07.24.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114年嘉市好店徵選活動已完美落幕,歷經數月徵選與專業評審,最終共有55家優質業者榮獲「好禮」、「好店」、「好甜品」三大類別肯定,展現嘉義市在地商家的實力與創新潛能。「嘉市好店」徵選活動來到第四屆,今年徵選延續SDGs概念融入優質產品選拔,特別在好禮當中選出8項「好永續」的伴手禮,今(24)日由黃敏惠市長親自頒獎,希望業者持續響應,並將永續發展目標深化到製程端與銷售端中。現場也安排獲獎店家進行成果展示,與會貴賓都能看見本次徵選中頂尖的優質店家與商品,認識今年的得獎產品,並期許嘉義市的店家為永續發展持續努力。 黃敏惠市長表示,看到嘉義在地的店家與商品在近年來不斷精進,深感感動與感恩。從一開始推動「嘉義市好店」計畫至今,嘉義的伴手禮已從單純的優質產品,進一步注入創新與創意,透過彼此間的交流持續向上提升,展現出城市的進步能量。黃敏惠市長特別感謝長年擔任評審的專家老師們的肯定與見證,早年嘉市好店選拔時要找到能真正代表嘉義的伴手禮並不容易,但現在反而變成「要從眾多優秀作品中淘汰,變得很困難」。這也反映出嘉義市店家整體在品質、設計與故事性上的全面提升。掉進了沼澤,一來就出不去!」這正說明嘉義的城市魅力、文化厚度與人情溫度,不斷地被更多人發現與喜愛。 為確保徵選品質,建設處今年也特別邀請各界具權威的專家學者,前來擔任這次評審委員,包含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系蕭至惠教授、南台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林政陞助理教授、紫繪永續設計執行長王靖惠及風格旅遊作家瑪格,以最高規格選出30家好禮、15家好店、10家好甜品,合計55間店家,產品項目豐富多元,成為今年度「嘉市好店」代表。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系蕭至惠教授表示,嘉義市在黃敏惠市長十多年來的用心治理下,從原本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城市,逐漸蛻變為全台旅人必訪、充滿魅力的文化觀光之都,而這些改變其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卻真實地在城市的細節與氛圍中發酵。蕭至惠老師談及多年嘉義市好店與伴手禮的轉變,十幾年間從「到底要從這些看似普通的商品中怎麼挑出代表嘉義的好禮」變成「這麼多優秀的商品該如何評選」因為參賽的店家與產品越來越用心、越來越優秀,難度也隨之提升,這也讓蕭至惠老師更加敬佩嘉義在地業者們的進步與努力。 建設處呂獎慧處長提到,嘉義市是個物產豐隆的地方,今年度的嘉市好店的評選活動競爭非常激烈,共有116件產品報名,除了歷屆入選嘉市好店的店家帶來最新研發產品,更有相當多的新秀店家投入本次徵選活動,在專業評審的共同討論後,精挑細選出55家代表嘉義市的「嘉市好店」,其中有超過20間店家為首次入選,展現嘉義產業強勁的創新動能與蓬勃生機。呂獎慧處長補充,「嘉市好店」每兩年選拔一次,相同的產品不會重覆入選,由於入選的品牌,皆享有市政府豐富的行銷資源及參展機會,已成為各品牌代表爭相參與的競賽活動,只要曾入選的「嘉市好店」產品維持生產且符合食安相關規定,皆仍是「嘉市好店」的優質伴手禮或店家,期待業者能持續精進產品研發與品牌創意,以全新姿態再度角逐嘉市好店。 建設處表示,除了將「嘉市好店」推向國際,市府亦著眼國內市場拓展,今年更規劃與百貨公司合作辦理2場展售會,其中一場已敲定9月在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要將今年入選的嘉市好店產品,透過豐富的互動遊戲與優惠折扣介紹給更多消費者,希望能促進更多民眾認識嘉市好店。更多活動資訊請見活動網站https://chiayi2025.vrworld.com.tw/,或上嘉義市政府建設處官網查詢。(文/嘉義市府建設處工商科、觀光新聞處)嘉市北興陸橋配合鐵高施工,陸橋07月28日至31日(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
嘉市北興陸橋配合鐵高施工,陸橋07月28日至31日(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 114.07.22.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為配合鐵路高架化施工需要及維護用路人行車安全,北興陸橋07/28至07/31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進行跨越北興陸橋鐵路高架橋預鑄護欄維修走道澆置作業,請市民及旅客及早改道。 市府交通處表示,北興陸橋為配合本市區鐵路高架化施工需要,已採全時段限高與部分期間實施夜間封閉交維措施: 一、限高維持4.6公尺:施工期間期間陸橋路面至高架橋橋梁模塊拆除後,底部高度為4.6公尺,超過4.6公尺之大型車輛請提早改行鄰近之嘉雄陸橋等替代路線通行。二、夜間封閉陸橋措施:考量施工風險暨民眾行車安全,本次施工訂於07 /28至07/31夜間21時至翌日6時全線封閉陸橋,用路人請遵守現場義警交人員指揮及相關交通導引牌行駛,並請該時段往返該陸橋之駕駛人提早改行鄰近之嘉雄陸橋等替代路線通行。 市府交通處再次提醒用路人,呼籲超過限高之大型車輛應提早改道,以維持施工中跨越橋體安全,並維持交通順暢,減輕施工交通衝擊,鐵路高架化施工過程不可避免造成市民朋友不便之處,敬請體諒,並繼續支持嘉義市重大交通建設。(圖文/嘉義市府交通處交通工程科)配合鐵高工程之嘉義高架化車站施工,自7月17日起嘉義火車站人行及旅客動線調整
配合鐵高工程之嘉義高架化車站施工,自7月17日起嘉義火車站人行及旅客動線調整 114.07.15.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為配合鐵路高架化計畫C612標嘉義高架化車站工程推進到站體北部施工需要,嘉義車站前、後站人行動線調整,預計將於114年7月17日起將進行至最後一階段,即封閉拆除現行第二月台至後站之站內天橋,同時保留第一至第二月台之站內天橋及電梯設施,並將前階段封閉拆除之原有南側站外天橋改建成新站內天橋。 本階段嘉義火車站站內人行動線說明: 經由前站及第一月台前往至第二月台者: 1.一般旅客,請透過第一月台與第二月台之間的人行地下道前往。 2.攜帶大件行李以及行動不便旅客,則請透過第一月台無障礙電梯經站內天橋前往第二月台。 經由後站前往至第二月台、第一月台及前站者: 1.一般旅客,請透過新站內天橋前往。 2.攜帶大件行李以及行動不便旅客,請透過南側新站內天橋,無障礙電梯前往至前站及第一月台;欲至第二月台者,需透過第一月台無障礙電梯經站內天橋前往至第二月台。 新嘉義車站施工期間,呼籲攜帶大件行李及行動不便旅客,請多利用前站進出,節省寶貴時間。 為因應車站行人動線改道,鐵路高架化施工單位-交通部鐵道局中工分局與嘉義車站已設置立牌看板、嚮導員、取票機及指標系統等相關配合措施,並派員協助引導旅客與市民,民眾如有遇到任何動線之疑義,亦可詢問站內或穿戴引導背心之嚮導員,平安進出嘉義車站前、後站或本市先期交通轉運中心。 市府交通處表示,嘉義高架化車站7/17至車站完工之施工期間,台鐵營運期間,往返前後站行人,需要先至剪票口抽取號碼牌供民眾通行;非台鐵營運時間,新站內天橋會開放通道供民眾通行;行動不便或年長者也可透過服務台申請使用臺鐵公司乘車服務;旅客及利用站區往返的民眾,屆時請依照車站內導引告示、牌面、標示及嚮導員的指引,並請注意通行之安全,造成不便,再請市民及旅客體諒本市重大交通建設。(圖文/嘉義市府交通處交通工程科)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市 市府啟動四階段復原行動 全市主要幹道全數恢復通行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市 市府啟動四階段復原行動 全市主要幹道全數恢復通行114.07.10.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颱風丹娜絲強襲嘉義市,對民生基礎設施造成重創,嘉義市長黃敏惠率市府團隊連日來持續召開災害會議應對。市府已啟動「搶通、去化、清理、復原」四階段應變程序,市區主要幹道於昨(9)日全數搶通,期盼在全力動員下,盡早恢復城市日常。 市長黃敏惠表示,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市,部分地區因路樹倒伏造成道路中斷、民生基礎設施損壞,災後處理面臨高度挑戰。市府團隊在災後全力投入應變與搶修,啟動「搶通、去化、清理、復原」四階段應變程序,針對主要幹道、交通節點優先處理,以恢復通行,力求盡速恢復城市的日常。 黃敏惠市提到,復原工作難以在一兩日內完成,是長期的抗戰,連日降雨仍持續影響清理與修復作業進度,但感謝市府同仁連日來全力投入,也感謝各縣市政府與國軍調度人力、機具與車輛協助,截至7月9日止,共計獲中央與各縣市政府的機具及377人力、車輛105部支援,對於提升復原效率有實質助益。同時,也希望市民朋友在確保自身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能攜手投入社區清理與重建行動,共同努力讓嘉義市早日恢復生活的秩序。 市府建設處長呂獎慧表示,市府全力動員投入災後整建作業,災後首要任務在於主要幹道、重要交通節點及社區聯外道路搶通,確保民眾通行的順暢;本市忠孝路、世賢路及自由路、北港路、彌陀路等路段因路樹倒伏,受災嚴重,各公園也因受強風影響,有大量喬木傾倒、折斷。在市府全力搶修下,已於7月9日完成全市11條主要幹道、15個路段搶通,接下來將搶進各重點公園,進行園內便道樹幹及樹枝清運,讓機具設備可通行使用,下一階段再進行逐步復原。呼籲市民朋友近期因救災作業,將持續封閉公園,請避免前往。 市府環保局表示,丹娜絲造成市內樹木倒伏、招牌等損壞掉落,環保局在風災後即刻投入處理颱風造成的倒塌路樹、街道障礙物與交通恢復作業。7月8日自下午2時起,動員比平時多3倍人力,收運垃圾加班至淩晨1時許,車輛出勤次數比平日增加3倍,當日收運垃圾達936公噸,較平日200餘公噸收運垃圾量增加近5倍。環保局後續將持續加派人力進行垃圾收運,請民眾務必做好垃圾分類,外出時請注意自身安全。 市府衛生局呼籲,颱風過後住家周邊容器、地窪地勢易產生積水,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有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嘉義市衛生局籲請民眾主動清理孳生源、注意飲食衛生、做好自我防護。(圖文/嘉義市府觀光新聞處)